组织建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建设扶贫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键要精准化
来自: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06-17 09: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就会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就谈不上分享现代化成果。这就充分说明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现实紧迫性和任务艰巨性。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键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扶贫开发的精准化水平。

一、贫困底子和扶贫对象要精准。底子清、对象准,是扶贫工作更加聚焦贫困群体、更好对症下药、更能发挥功效的前提。2011年,国家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溆浦作为湖南省37个试点县之一,人口近100万,辖43个乡镇、694个村,其中省定贫困村35个。全县有土家、瑶、侗、苗等28个少数民族,共13.3万人。按照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现有贫困人口16.43万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今年我县把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比例、规模、分布及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同时,各乡镇、村组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严把扶贫对象识别认准五道关卡,即户主申请关、小组评议关、入户调查关、集体评定关、张榜公示关。特别是在张榜公示关上,实行村组、乡镇、县三级逐级公示,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接待处理群众这方面的来信来访,收集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出现“关系户”、“人情户”。

二、工作规划和项目计划要精准。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规划先行、计划科学、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必须落实到真正有效的项目上,防止“不对路”、“走弯路”。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我县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进一步将扶贫开发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一方面,精心编制了《溆浦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制定了《溆浦县推进“两个加快”扶贫开发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同步小康),做好两篇文章(扶贫攻坚、区域发展),整合三大资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突出四个重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服务、基层组织)”工作思路,实行扶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确定专人专抓,强化责任落实,狠抓项目推进,确保扶贫实效。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扶贫项目、投资规模、实施内容、建设年限、推进步骤、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制订详细的扶贫项目计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脱贫效果到户。交通、水利、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精准到年度、到季度、到月份,责任明确到乡镇、到单位、到人头,扎实推进,确保到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8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5.72%,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础建设和产业开发要精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宜居的家园,是开展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标。我县按照安全饮水到户、道路畅通到村、用电通信到户、产业扶持到户的要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20142016年,着力抓好35个省定贫困村的村级公路、农田水利设施、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力争全县县乡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积极引导和全力帮扶贫困群众产业致富。2013年以来,我县先后下发了《溆浦县提升农业“7+1”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溆浦鹅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大力扶持做大做强优质稻、柑桔、油茶、生猪、中药材、溆浦鹅、蔬菜等七大农业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种养基地、开发产品加工、发展合作组织,让更多的群众在产业链上受益。着力在全县6个扶贫片区实施一批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到2016年,建立优势产业示范基地9万亩,发展溆浦鹅20万羽,扶持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4家,使产业既有龙头企业带动,又有加工基地支撑,让群众受益最大化。具体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时,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扶持,种植业精准到金银花、猕猴桃、楠竹、黑木耳、天麻、百合等具体品种;养殖业精准到生猪、溆浦鹅、鸭、鱼等具体项目;加工业精准到加工项目、加工规模、加工程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四、科教培训和基本保障要精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智是贫困群众获取“内生动力”的关键。2014年,我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对贫困家庭孩子义务教育、“两后生”(应届初、高中毕业后)到定点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制定了到户到人的教育培训计划,对困难群体实行分层次培训,精准到户,明确到人。2014年至2016年,计划每年培训3000人以上。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骨干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基本保障到户到人。2014年,我县低保扩面到10%,真正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村级合格卫生室建设;不断推进建设扶贫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行危房改造“一年清零”行动,真正做到生活保障到人、就学保障到人、就医保障到人、就业培训到人、住房保障到户。

五、资源整合和力量投入要精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脱贫致富的“药引子”。进一步整合扶贫资金,加大力量投入,就是增强贫困群众的保障线和脱贫致富能力。为此,一方面,我县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资源。根据扶贫项目建设需求,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做到项目、资金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金“1+12”的整合效应。经过整合,我县扶贫开发三年行动项目总投资达4.85亿元。另一方面,我县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不断完善扶贫工作考核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蹲点扶贫制度,激励各级各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六、动态管理和监测评估要精准。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掌握发展规律,把握发展形势,才能因势利导,推动工作。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程,必须加强监测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完善“进退”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真正使“假贫困者”无处藏身,“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加强监测评估,增强扶贫实效。严格执行全国农村贫困监测制度,不断加强贫困监测,建立精准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测和评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验收,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深入了解贫困特点和原因,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扶贫帮困真正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切实增强扶贫工作成效。

 (作者系中共溆浦县委书记)

 

网站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