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建设扶贫
蓝山:决战湘江源
来自: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7-02-14 09:41

?

  湘江源头是湖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湖南重要的战略水源地、调蓄池、森林、湿地生物基因库,生态地位显著。近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如何在生态与发展,生态红线与群众脱贫增收底线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不仅积极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而且巩固了生态优势,守住了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的特殊路子。2016年,该县完成了市下达脱贫人口任务的105%,有1313户5276人实现脱贫,并有望在2017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连日来,在新春走基层中,我们穿行于湘江源头,探寻了蓝山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背后故事。


生态强县,走“绿色脱贫”之路
    自从“湘江源头在蓝山”正名后,蓝山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如何做到源头的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增收相统一,一直是蓝山县委、县政府决策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蓝山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978户、27454人,大部分在蓝山的南部山区。


  如何尽快让这些贫困户脱贫?通过广泛调研,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一条“既要生产、又要生态,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绿色脱贫”之路。这样既不破坏生态,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把好的生态、好的环境转变成为贫困户可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此,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及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经济区。出台“七个一律”,严格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建立 “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湘江源头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


  目前,蓝山河流水质按功能区100%达标,城区和乡村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县空气优良率达98%;全县林地保有量14.17万公顷、森林面积9.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6.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6%。


生态农业,走“特色产业”之路
  蓝山良好的生态,不仅没有阻碍扶贫工作的推进,而是有效地促进了蓝山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荆竹瑶族乡不仅是蓝山县最为偏远的一个少数民族乡,而且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之一。该乡处于南岭山脉腹地,生态优良。多年来,当地瑶胞都是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全乡共有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92户、1105人。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蓝山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开出了一剂荆竹瑶族乡精准扶贫的“良方”——走生态特色产业合作社的扶贫之路。江源、十里村成立了道地药材种植合作社,全村贫困户入社种植药材白芨和七叶一枝花,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种植200多亩。而新寨、凌江河、蒲林、沙落等村的一部分贫困户,则成立林木种植合作社,互帮互助大大提高了林木的种植面积,贫困户赵福英今年种植了10000余株的杉木,为自家建造了一个“绿色银行”。


  通过走“生态特色产业合作社”的路子,不仅使贫困户有限的扶持资金得到了整合,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提供了就业的岗位,人均收入得到了提高。目前,荆竹瑶族乡已脱贫129户,实现了十里村整体脱贫,新寨村等其他4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贫困到小康的转变,涌现出多户专业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蓝山县因地制宜引导和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达到了精准脱贫的预期效果。此外,蓝山还大力推进了土地流转。近年来,全县共完成土地流转0.98万亩,林地流转8.01万亩。联村、竹林等省级贫困村采取土地入股、荒地出租等方式,建立了生态猕猴桃高标准种植基地100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以上。


生态产业,走“无烟工业”之路
  在发展产业方面,蓝山严把生态、环保关。全县上下高度统一思想,如果有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即使它税收再高、产值再大,也不予引进。在发展产业中,绝不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为此,在扶贫攻坚产业中,蓝山县委、政府明确把准县内风景绝佳的生态优势,走“无烟工业”之路。并对县内的污染企业予以铁腕整治,搬迁或关停畜禽养殖场73家、中小企业25家,依法制止和强制取缔境内及县域交界地段污染严重的小炼油、小造纸、小冶炼等非法企业100余家;强制淘汰工艺落后、治理无望的10万吨以下水泥生产线2条,规模造纸企业1家,规模钢铁企业6家;依法取缔河道和耕地非法采砂、吸砂场36处,对所城——荆竹、所城——紫良公路沿线及浆洞境内的山砂点进行集中整治,确保了湘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安全。


   特别是近期网友反映蓝山铁锰矿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暴露出来的有关问题,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迅速连夜主持召开矿产开发问题整改专题会议。会议持续至凌晨3时45分,秦志军在全面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要求,全体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确保相关问题按时整改到位。他强调,一要讲政治,讲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指示精神和要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矿产开发中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严守生态底线和红线,切实保护好湘江源头;三要认真对待,迅速整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明的纪律、最严厉的追责,迅速消除安全隐患,迅速落实复垦复绿,确保整改实效;四要整顿作风,严肃追责,对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五要举一反三,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以石材、山砂河砂、陶粒等为重点,对全县所有矿山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全县矿产开发秩序不断规范。


  目前,蓝山不仅出台了《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而且正在大力推进矿山复绿工作,并已植树2.7万株、竹子1万株,播撒草籽900多公斤,仅火市村矿区复绿350亩。


生态优势,走“旅游脱贫”之路
  蓝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舜帝南巡过化之地,县内风光绮丽。尤其“承舜德昭晖,接湘水灵气”的湘江源头核心区域——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南方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该县把坚持发展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扶贫的有效抓手,充分挖掘贫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依托地处湘江源头的区位优势,湘江源瑶族乡在精准扶贫中率先走起了旅游脱贫的路子。聘请高资质单位对原有建制规划基础上进行“生态特色旅游名乡”再策划编制,在规划、功能分区,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中均体现了绿水青山中的瑶家风味,建成后将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其中,坪源村引进湖南省湘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温泉度假小镇,目前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流转,山体景观林改造,种植了上千亩杜娟、红枫等观赏林木。这个只有163户、681人的小山村,已发展种养大户63户,有4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全村已整体退出贫困村行列。


  目前,蓝山已将百叠岭村、竹林村、坪源村、湘蓝村、源桐村等5个具有良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贫困村打造为全县美丽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点,引导农业贫困人口成为旅游产业工人,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同步带动大洞村、毛俊村、古城村等15个面上村108户380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网站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