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教学资源
山区生态养殖石蛙技术
来自: 2014-05-21 08:05

?  

解说: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深山密林的山涧溪流中,喜欢在潮湿、安静、阴暗,接近水源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具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由于石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有滋补的作用,所以被人们称作食之长寿的珍贵野味,石蛙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近年来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那么野生的石蛙人工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虽然石蛙有群居的习性,但是饲养起来并不容易。在我国南方,已有大规模建造养殖场进行人工养殖的成功经验,但这种养殖方法投入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养殖技术要求高,显然并不适合普通的农民家庭。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山区生态养殖石蛙技术,相比之下,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易管理、成活率高的特点,更适合有条件的山区农户进行石蛙养殖。

   一、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在我省山区的石蛙背面呈黑色或棕黄,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腹部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生活习性: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石蛙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因此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以昆虫为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字幕: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减弱,进入冬眠,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养殖石蛙的环境及条件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行石蛙养殖最好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而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质清新的山溪流水或优质的地下水,PH值在6-8范围内的水最为适宜。并且水温能控制在4-30之间,保持冬暖夏凉。

    2 家中房前屋后有空地或空屋,具体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场址选择阴凉、清静、无污染和无噪音的地方。交通方便,进、排水良好,并要考虑无洪涝灾害的地方。如建在山区有自然的山溪水边旁,直接利用山溪流水,仿野生状态养殖,效果更佳。

3 要考虑饲料来源。石蛙主要饲料是蚯蚓,而培育养殖蚯蚓要有场地和猪、、鸡粪等常年有保证,这样,养殖成本就很低了。如无条件养蚯蚓,可养殖黄粉虫、蝇蛆当石蛙的主饲料。

三、石蛙池的建设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1、养殖场址的选择。养蛙池即可建在室内也可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

2、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便于饲养管理。

[字幕: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池内水深0.1-0.15,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

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水深3-10厘米,pH6-7,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最好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6-7.5]

 

石蛙的繁殖技术

 1、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高峰期在5-6月。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2、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配种和孵化。选择和培育好种蛙后,每口蛙池放种蛙1020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生态养殖石蛙由于条件接近其自然生长环境,因此无需人工特别干预,任由其自然交配及孵化。

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而石蛙的幼蛙,是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

(一)、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长0.60.8厘米。根据试验观察,蝌蚪生长发育要经历: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生长初期(110),蝌蚪孵出三天内不喂食,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并开始觅食,[字幕:所食饵料:豆浆、牛奶、蛋黄以及活体浮游动物,投食量为每天每千尾20克。]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水温保持在20—29pH68。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栅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生长前期(1020)。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 蝌蚪开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字幕:补料主要以高蛋白流汁饵料为主,如蛋黄、豆浆、并辅以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2次,但要定时,投食量为每天每千尾3040克。]

3、生长中期(2055)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可以停止投饲流汁饵料,[字幕: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这一时期的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在饲养上要按时投给蝌蚪每天每千尾5080]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良,到65日龄有些蝌蚪长出后脚,蝌蚪成活可达75%。

 4、生长后期(55—75),也叫蝌蚪变态期,蝌蚪在此其间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5日龄左右,蝌蚪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10天开始长前肢,前肢一长出,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管理上要造就一个适合于蝌蚪变态的生长环境,做到:分级饲养、水质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即在蝌蚪长出后肢时就要将蝌蚪放到变态池内饲养,变态池内水深不得超过10厘米,水的面积与陆地面积各半,并要创造变态蝌蚪易于登陆的条件,在上岸变态缩尾巴时,光线要阴暗,要保持环境的幽静。

    (二)、石蛙幼蛙的饲养管理技术

   刚变态的幼蛙体型小,体长不到一厘米,体重在2左右,比原来的蝌蚪还小,采食量和消化力都不及变态前的蝌蚪,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运动性饲料。虽然,幼蛙尾巴缩掉就开始觅食,但觅食量很少,一般每二天采食一次,每次只能吃一条小蝇蛆或小蚯蚓:饲料的投喂时间在傍晚天黑前,投料量视其采食量而定,一般保持池内略有饵料剩余为宜。10天以后,幼蛙就进入正常的活动和觅食状态,幼蛙在一月龄之内喂蝇蛆为主,一个月以后可以投喂蚯蚓。饲喂幼蛙时在投饵方式上注意将活的饵料投放在池内食台上,不能直接投到池水中以免污染水质,并[字幕:应掌握定位、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每日投饵在傍晚前后,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同时也因个体大小、食欲、气候、气温、数量而酌情增减,饲料要求种类多样,新鲜富营养,足量、少次的进行投喂,以保证蛙营养全面,生长迅速、少患疾病。

   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周安静、光线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质要求与蝌蚪期相同,有条件最好采取活水饲养,[字幕:对幼蛙采用分级饲养,按蛙的个体大小的不同来分级,组合进行饲养,养殖密度一般掌握在100300只/平方米。]

    以上就是生态养殖石蛙的技术要点和方法,这种养殖方法与石蛙的原生态生活环境十分接近,因此一般不会出现病害,无需特别防治。一般有条件的普通农村家庭,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或空房进行养殖,可年产石蛙300公斤,按当前市价,除去养蛙成本,可创收45万元,是山区群众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网站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