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制作技艺是广泛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并向周边辐射的一种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祖国西北边陲,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农牧业发达,物产丰富,为馕的制作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馕是以面粉或玉米粉为原料,大多经发酵并辅以各种佐料烘烤而成的圆饼,是新疆极富特色又极其普遍的食品。馕的种类大致有油馕、糖馕、肉馕、芝麻馕等,花样繁多,味道各有千秋。馕大都在馕坑烤成,不同种类的馕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都要经历和面、醒面、揪面团、制作馕坯、戳花儿、烧热馕坑、调节馕坑温度、将馕坯贴入馕坑烤制等一系列程序。馕的制作技术要求高,主要表现为馕匠对烤制温度和烤制时间的精准掌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火候对馕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有面火和底火。面火决定馕制品的外形和色泽,底火决定馕制品的膨胀和酥松程度。烤制时间要根据馕坯大小、厚度、烘烤温度高低来控制。做馕时,讲究放盐而不放碱和苏打。除用面粉外,还要分别选用油、糖、鸡蛋、羊肉、牛奶、洋葱、芝麻、黑草籽和盐等做调料。
馕制作技艺在新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三千多年前的新疆哈密五堡已经有了馕的雏形。一千三百多年前,馕作为一种食物在新疆已经比较普遍。古时中原称馕为“胡饼”,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饼法第八十二》中记载了胡饼的制作方法。
馕制作技艺为进一步研究历史上新疆各民族的饮食结构和风俗习惯,以及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的形成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馕在新疆各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新生儿命名、摇床礼到婚丧嫁娶等各种人生仪礼中,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制作技艺和食用习俗,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