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烂屋子确实难看嘛,拆掉它们是为了村里的发展。我是老党员,首先拆我的房子,不要一分钱。”今年76岁的老党员、原二组组长欧阳技宣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村里的老党员欧阳技宣
老党员带了头,其他45个拆迁户一拍即合,一致通过了统一拆除、不要补偿的方案,并立下字据。
村民代表、拆迁户会议上大家举手表决
“老组长讲得对,为了村容村貌,我也拆除,不要补偿。” 村民欧阳辉龙随即附和。
听说乡亲们拆除自家房屋不要补偿,今年55岁的贫困户欧阳万全非常愧疚,立即跑回家里将上次修村道占用他家土地的1240元补偿款退还给了村干部。

以上场景是江永县松柏瑶族乡黄甲岭社区四甲自然村村祠堂里召开的村民代表、拆迁户会议上真实上演的一幕。
会后市住建局驻村扶贫队队长张金祥感慨万分地说:
“老百姓思想好,觉悟高啊!这次拆除3000多平方米房屋,光这一项就节约了补偿费20多万元。”

四甲自然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有300多栋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
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业,村里决定拆除一批影响村里环境的破旧房屋,这56栋房屋都建在道路两旁,对村民出行带来不便。
工作队与党员干部一起实地察看拆除地段
为此,村里组织村民代表、拆迁户在村祠堂召开会议,研究拆除房屋补偿方案。
村里的党员带头响应,群众一呼百应。第二天拆迁户将屋里的家什搬走,扶贫队调来一台挖掘机作业。
仅用一天时间,一排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沿街破旧牛栏、烤烟房、旱厕瞬间化为平地,两边的道路立刻变得宽敞明亮。
被列入拆除的老房子
这些“破旧房”拆除后,驻村扶贫队将投资拓宽村道、修建停车场和公厕,改善古村环境,擦亮村容村貌这张“脸”。
目前,扶贫后盾单位市住建局已完成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申报资料,已获得省建设厅6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为黄甲岭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记
征地拆迁,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每一项拆迁,拆迁人员都要逐户上门跑断腿,磨破嘴,有些人漫天要价,致使好多项目无法推进。
然而,江永县松柏瑶族乡黄甲岭社区四甲自然村党员带头,带领46户村民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拆除自家的“破旧房”,还不要补偿款,这种行为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