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思考的朱小白,(https://xueqiu.com/2539357106/325270193)
最近有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小白,你是不是要脱离医药圈,加入金融圈了?”我笑着回答:“没有没有,哪有那么高大上。”
“高大上”,的确,金融业常给人这样的印象。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在金融行业工作,比如银行、保险、券商;更有一些让人羡慕的同学在搞IPO、投资银行、风投基金之类的,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心里直呼:“牛逼!”
然而,作为外行人,要说清楚金融到底是个啥,似乎又卡住了,怎么也说不清楚。毕竟,金融的涵盖范围太广,各种子行业让人一时难以理清。其实,小白对金融到底是什么一直有强烈的好奇心。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要探讨金融的本质,对于本质的定义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框架性,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核心;二是全面性,能够涵盖和解释各种不同的金融行为。因此,本篇旨在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框架性的金融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深入学习具体领域。
我的思考方法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再拿这些答案去看现实中的问题,看能否解释得通。同时,还会参考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印证。
第一本书是格林斯潘的《动荡的世界》。
格林斯潘曾在1987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在他任职的20年间,美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他也被誉为美国“经济沙皇”。这本书的第五章提到:“金融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最终目的是将一个国家的储蓄(包括折旧)与来自国外的借款(经常账户赤字)转化为对工厂、设备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旨在为资本带来风险调整后的最大收益,并促进国家人均小时产出率的提升。这个过程将提高全国的平均生活水平。以上就是约瑟夫·熊彼特所说的‘破坏式创新’过程。”
金融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风险投资(VC)为早期创业公司提供资金和战略支持,推动了谷歌和Facebook等技术巨头的成长;股市融资帮助像阿里巴巴和特斯拉这样的公司获得资金用于全球扩展;债券融资则帮助成熟企业像微软和IBM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支持研发和产业扩展。金融工具的多样性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加速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第二本书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调控政策研究》,作者王国刚。
王国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且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书中提到:“在宏观经济学的两部门模型中,居民(或家庭)部门是资金盈余部门,企业部门则是资金赤字部门。经济运行中的资金流动基本走向是,居民部门的盈余资金流向企业部门,以支持财富创造。金融活动就是在这两个部门之间展开的。”
最近,我还看到黄奇帆关于金融的演讲。他是前重庆市长,也是非常资深的学者型官员。黄奇帆对金融三点总结非常简洁明了:
1、“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这句话直接点出了金融的基本职能:在金融体系中,资金供给方通常是拥有闲置资金的“有钱人”——如个人储蓄者、机构投资者等;而资金需求方则是那些需要资金支持的“缺钱人”——如创业公司、企业扩张、政府建设等。金融通过各种方式,将资金从供给方流向需求方,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2、“金融企业的核心要义在于信用、杠杆和风险三个环节,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的度”
黄奇帆强调了金融企业的三大核心要素。信用是金融交易的基础,决定了资金能否顺利流通;杠杆则是指通过借贷放大资本使用效益,但过度杠杆可能带来高风险;风险则是金融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如何控制和分担风险是金融企业成功的关键。金融企业必须在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促进资本流动,又要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3、“一切金融活动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
这一点是黄奇帆总结的核心,揭示了金融的根本目标。金融不是为金融而金融,而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金融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创新、技术进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金融必须始终关注其对实际经济的支持作用,避免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化”。
通过三位大师的总结,金融的本质已经非常清晰。在现实中,这些理论完全能够解释我们所见的金融现象。小白总结一下:金融就是“钱”,它是实体经济的“血管”,负责将社会的储蓄(主要来自居民部门)引导到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领域(企业部门),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和分担风险,最终推动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储蓄得到了增值和回报。
小白认为,国家最近提出的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非常重要。健康的金融体系应当防范“脱实向虚”,始终紧扣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房地产泡沫就是一个典型反例,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价格虚高,但并未提升生产力;同样,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次贷危机也暴露了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交易,虽然资本增值迅速,但并未促进任何实际生产,最终带来了系统性风险。高效的金融还需要引导居民储蓄流向最能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领域,避免低效领域过剩,从而减少资源的无效竞争和‘内卷’。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
下一期,我会聊聊金融业中的银行股,它们有哪些特点,是否值得投资。
#招商银行# #宁波银行# #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