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开庭判缓刑后多久能出来,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法院认为应当宣判缓刑,在宣判后,可能会出现两种释放情况。一种是判决生效后获释。因为判决执行的前提是生效,刑事判决有十日的生效期,在判决送达后十日内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判决才生效,判决生效后对被告人的缓刑判决才能执行,被告人才能获得释放,所以这种情形下,被告人获释的时间为判决送达10日后。
另一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较常见,缓刑判决作出后人民法院会立即为被告人办理取保候审,被告人随后即可获得释放,这种情形下被告人获释的时间一般为判决下达的当日或者次日。
法律依据方面,虽然没有明确针对判缓刑后释放时间的专门法条,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能辅助理解。刑事诉讼讲究程序的严谨性,判决生效的规定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
相关概念:
判决生效:就是判决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各方都要按照判决的内容来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就是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